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贞观无太子 > 卷三 第307章 汉语字典,千古流芳。

卷三 第307章 汉语字典,千古流芳。

这也就是大家都有注音的基础,加上年纪都要大一些,学习起来也要方便不少。

当然,也有一些小家伙,那是真的认真,就是这字吧,嗯,一言难尽。

当李承乾将试卷发下去后,就静静地看着他们答题。

这试卷,是李承乾发动了春花、夏晴、秋月、冬雪以及高纯行等人手抄了好几天才弄出来的。

没办法,要是去做活字印刷,就这点儿试卷量,估计还真不如手抄来的快。

考试是枯燥的,也是乏味的。

约莫半个多时辰后,便有人开始陆陆续续的交卷离开。

说实话,哪怕是第一个交卷的陈升,也是一脸的忐忑。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如何,哪怕他认为自己进入前二十没问题,但在尘埃落定之前,他也不敢打包票。

等最后一个孩子交了卷后,李承乾才拿着卷子回到了自己的王帐。

接下来就是改卷的活。

改卷和监考无异,都是枯燥且乏味的。

当成绩出来以后,陈升毫无意外的问鼎榜首。

长乐神奇的以学生组第一的成绩杀入了总榜前二十。

而魏叔玉则以学生组第二将将位列总榜第二十。

对于这样的结果,李承乾不意外。

陈升作为学正,肯定不想丢人,所以也是最为努力的,这段时间只要有空,他都在努力的学习。

而长乐觉得自己要是考差了肯定会给大哥丢人,最近这段时间也是在拼命学。

所以,每个人的成功,都不是没有缘由的。

当李承乾将成绩公布出去之后,长乐兴奋的手舞足蹈。

输给那些先生没什么,不还赢了好多先生么?

陈升则是松了一口气,总算把这学正的脸面给维护住了。

有些人啊,就活一张脸了。

魏叔玉倒是没什么感觉,他努力了,成绩也还能满意。

至于二十名之后的成绩,李承乾就没有公布了。

一来是他嫌麻烦,二来嘛,都落榜了,再公布人家的成绩,多多少少会让那些成绩靠后的有些难为情。

不过成绩一出来,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。

上榜的自然兴奋得手舞足蹈,落榜的则是多了几分叹息。

世间事就是如此,倒也没什么好说的。

成绩出来的当天,李承乾就让榜上有名的二十人在酉时的时候,王帐议事。

不用想都知道,是关于编撰字典的事宜。

对于榜上的长乐和魏叔玉,李承乾也没将两人落下,既然他们凭本事上了榜,那就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机会,他没理由剥夺别人的努力成果。

快到酉时的时候,李承乾又对刘三吩咐道:“你去医馆,接巢医正和孙道长来王帐议事。”

虽然这两人还没找他,但李承乾其实本就有这个意思,毕竟想要留住孙思邈,李承乾不介意做一些小事让他看到自己的诚意。

说到底,还是长孙不能死。

只要长孙多活一天,他的舒服日子也就多一天。

而且,传出去,也是美谈,这是孝道!

在以孝治国的今天,这就是榜样。

当所有人都到齐后,李承乾看了看有些兴奋的长乐,这小家伙第一次参与这般正式的议事,当下也是激动地不行。

相反,魏叔玉就要稳重多了。

又看开了看在座的另外二十人,李承乾说道:“大家也都知道,从今天开始,我们就要着手编撰字典,字典的意义大家也都知晓。

其一是注音,方便更多的人识字。

其二是注解,光认识字没用,还得知道这个字的含义是什么,这样才不至于东施效颦。

为此,本王还专门请来了巢医正和孙道长两人来配合大家,一同编修这本字典,凡是跟医学有关的文字,大家拿捏不准的,便可以请教他们。

在这方面,他们自然是要比我们专业得多。”

众人点了点头。

对于多两个人,他们也没意见。

再说,多的还是两位大夫,他们也得罪不起。

谁还能保证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没个三灾两痛的?

至于孙思邈倒是有些意外,我还没开口了?

巢正则淡定多了,这就是他们的殿下,总是那般面面俱到。

见大家认可了自己的说法,李承乾又说道:“在正式编撰之前,要先给字典起个名字,诸位可有想法?”

“殿下,微臣认为可取华夏二字。”有人立马说道,显然,他早就思量过,“正所谓,礼仪之大谓之华,服章之美谓之夏,取名《华夏字典》却也说得过去。”

李承乾摇了摇头:“名字虽好,寓意也不错,但不够干脆直接,旁人根本很难知晓我们的字典究竟是作何所用。

不需要太讲究的名字,但就一个要求,让人一听,就知道我们字典的是用来做什么的。”

众人又陷入了一阵沉思。

很显然,他们之前也琢磨过名字的,但可能都和华夏类似,有典有故。

“大哥,要不就叫《汉语字典》吧,通俗易懂,一听这名字,就知道这字典是干嘛的。”长乐顿时站起来说道。

小孩子嘛,没那么多心思,既然要求通俗易懂,那有什么是比《汉语字典》更加通俗易懂的?

李承乾其实也是想的这个名字,一听小家伙这么说,当即就笑了起来。

“这名字不错,如今各国都推崇汉家文化,视汉家文化为无上珍宝,而且这名字的确通俗易懂。”李承乾笑道。

这名字好在哪里?

好在‘汉’这个字上!

如今大明王廷严格来说,算不上一个汉家王朝,毕竟整个大明王廷,异族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。

但李承乾想要同化这些人,靠什么?

和亲?一代又一代的稀释他们的异族血统?

扯淡,那得多少年去了!

最好的同化方式便是文化的同化。

当你认可了汉家文化,甭管你哪个民族,那都是华夏儿女,若是还要坚持,那就是华夏儿女中的少数民族。

只有文化的认同,才是真正的认同。

当然,这个名字最大的好处还不在大明王廷,而是在大唐。

《汉语字典》一个汉字就摆明了他的立场。

而这也更能让大唐的那些人接受。

谁还敢否认自己继承的不是汉家文化不成?

众人见李承乾都表态了,也就纷纷表示认可。

这名字,他们没意见。

也确实挑不出毛病。

既点了题,还着了意,确实完美的符合李承乾的要求。

落实了字典的名字,众人便开始商议怎么编撰这本字典。

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,也绝非是三两下就能完成的。

商议起来也没那么简单。

但大家情绪都很高涨,因为大家都清楚,这注定是要载入史册,流芳百世的伟业。

能参与进来,便是他们最大的骄傲。

试想一下,当开年大明十五城的国学一起教授这新的注音法,然后同步推出《汉语字典》那蒙学的格局将彻底被改变,谁也无法阻止。

若是有朝一日传入大唐,估计大唐会因此而疯狂。

但李承乾不打算主动让其传入大唐,对于这个,他也早有安排。

------题外话------

没赶上时间……

https://lingjingxingzhe.com/book/42401/12940773_2.html

本站地址:lingjingxingzhe.com

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

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

最新小说: 兰芳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明,本来想摆烂,结果系统来了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皇帝群吹逼的我,成了课本神秘人 大唐:质子十年,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秦:我们刚穿越,你在罗马称帝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三国:我马谡只想作死 穿越朱元璋:朱棣,你来当太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