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生命邀约 > 四十六 如何理解道学的形成和普及过程(四)

四十六 如何理解道学的形成和普及过程(四)

无论新法还是宗教政策,都是王安石按自己理解的远古圣人的意图,重建曾经的黄金时代的具体政策,他所参照的最基本的经典是《周礼》。

儒教经书几乎都存在这个问题,但是《周礼》最为明显,那就是来历不明。至少在《史记》中完全没有记载,据传是一个地方王发现后进贡给皇皇帝的。前汉末年刘向、刘歆父子在整理宫廷图书馆时发现后,分类到礼书类中。当初称作《周官》,后汉末年郑玄作注,该书成为所有经书之首,《周礼》书名也随之被世间所接受。

《周礼》模仿宇宙的秩序,设天地春夏秋冬六个官署,各官署设六十官职,总共设置三百六十个官职。这个结构与当时的天人感应思想相结合,使得人们感觉到这就是完全本来应有的形式。

汉朝官僚机构与《周礼》似像非像,但是到了魏以后,各个王朝都有意要模仿《周礼》,到了北周,终于完全实现了六官制。继承了这个体制的是唐朝的六部制。唐玄宗的《大唐六典》是这个理想最完整的形式。王安石引退后,神宗主导实行的元丰官制改革,就是想精简和整理唐末以来复杂重复的官僚机构,重新复活六典的职名和职责。《周礼》展示了壮大的官僚体系。利用这个体系,需要大量训练有素具有实务能力的优秀官僚。王安石要求科举选拔的人才就要具有这样的能力。

这就要从庆历改革谈起。

宋仁宗庆历年间(即公元十一世纪四十年代),范仲淹为了培育优秀的官僚,觉得只靠科举考试不行,还得充实学校教育。这就是重建太学,新设州学。

太学就是设置在首都的国立大学,是汉代儒教国教化的象征。后汉末年成为抗议宦官专权的学生据点,受到所谓党锢之禁的镇压。随后的历代王朝都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设置太学,但是实际上是否起作用,完全看当政者的关心程度了。范仲淹给有名无实的太学带来新风,教育培养学生的先忧后乐精神。

这时他提拔重用的是一个叫胡瑗的人。胡瑗以前是苏州州学的老师,因教法新颖受到欢迎。他把给学生教的课程分成两部分:一个是经义斋,一个是治事斋。前者依据经书陶冶人格;后者教授实际工作必要的知识和技能。

他把这两者用“体”和“用”区别。“体”是本体,就是学问的根本;而“用”则是实用,也就是学问的实际效用。他的教法的新颖之处就在于把儒教经学和政治实务相结合,或者说这也正是时代的要求。

这种场合的经学,与以往注疏学注重名物训诂相比,更重视人的主体性的涵养。这也就是人们经常强调的宋代儒教自由学风的前兆。但是,他们并不是完全排斥名物训诂之学,在依据经书学习做人的生存方式的时候,正确解释经书文言的意思,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。

胡瑗没有采用禅宗那样的以心传心,或者依靠某个偶然的机遇,获得某种大彻大悟之类的做法。他认为一定要通过圣人遗留下来的文本,追溯体验圣人的教诲,以此来实现人格的陶冶。所以,解读经书,是他的新经学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。

他们的新儒教,并非他们自己原创的“哲学”,而是在经学范围内,从解释经学的行为过程中产生的。他们通过发现和提出与过去不同的解释,形成了新思想。

https://lingjingxingzhe.com/book/18529/4802825_2.html

本站地址:lingjingxingzhe.com

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

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

最新小说: 从漫威开始无限变强 末世囤货10万亿,家人围坐吃火 诸天:一切从拜师九叔开始! 美剧大恶人从无耻之徒开始 拜师华山,但是剑宗! 同时穿越:金手指竟是我自己? 八零漂亮后妈,嫁个厂长养崽崽 闪婚财阀大佬:大叔宠坏小娇妻 小可怜被偷人生,顶级豪门来团宠 娘娘病娇又茶媚,一路宫斗夺后位